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救治受伤小天鹅的温暖接力
本报记者 高雅敏
秋日傍晚,云州区聚乐乡附近的荒野里一抹洁白的身影牵动了一位过路群众的心。那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在迁徙途中意外受伤,它蜷缩着,失去了往日翱翔天际的优雅。没有犹豫,这位群众选择了报警。这条求助信息,随即在我市织就了一张跨部门联动的救助网。
云州区公安森林警方迅速响应,并第一时间联系了云州区林业部门。一个现实的难题摆在面前,大同目前还没有专业的野生鸟类救助站。但生命经不起等待,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当即决定,将小天鹅送往云州区山西豪诚动物养殖有限公司,这里虽不是专业站点,却能提供临时照料的条件,成了小天鹅的“临时家园”与“急诊室”。其间,公司负责人小心喂药,细心照料,将玉米、小鱼小虾和新鲜的菜叶混合搅拌在一起喂食天鹅,达到了营养均衡,利于天鹅的康复。
10日,当记者探访这处特殊的“病房”时,看到曾经命悬一线的小天鹅,已经能够挺起修长的脖颈,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翅膀也恢复了力量。“看样子过几天就可以放飞大自然了。”公司负责人欣慰地说:“刚来时情况很危急,都吐血了,还处于昏迷状态。云州区林业部门送来了抗生素、云南白药、葡萄糖等急需的药品,经过精心照料,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现在老百姓的爱鸟意识已经普遍提高,群众自发救助野生鸟类的越来越多。”长期救助野生鸟类的爱心人士“云中山人”介绍说,我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经过桑干河湿地及口泉河湿地的候鸟达数百万只,他们这群爱鸟人士,每年救助的鸟类多达数十只,越来越多的人正自发加入守护“蓝天精灵”的队伍中,成为构建城市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
金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